close

偶然瀏覽到這篇文章,

很多想法道出亞當斯在大陸外派收穫心得,

如果有興趣的朋友,

可以好好閱讀這篇文章,

不曉得作者原文出處是哪?

轉貼這篇文章,如有不妥或者知道在哪告知原作者,

可以告訴小弟,謝謝!

再次謝謝作者精闢的分享!

---------------------------------------------分隔線---------------------------------------------------------------

如何遠赴中國大陸打拼

作者:黃紹麟
◎寫在本系列之前
從07 年底以來,由於台灣大選將至,人們也變得越來越激情。就連平日看來溫良恭儉
讓的朋友,也開始轉寄慷慨激昂的郵件要我投票給誰救台灣,經常讓我冒出驚嘆號:
「啊?沒想到這家伙激情如此?!」

現在的執政黨,幫別人扣上「不愛台灣」的帽子,跟當年國民黨時期幫別人扣上「匪諜」
的帽子一樣容易。就我來看,政客是沒有顏色差別的。要說哪一種顏色的政客比另一種
顏色的更愛台灣,是很荒謬的。

此時此刻寫這系列文章,分享中國大陸求職經驗,很可能讓我成為被攻擊的對象。然而,
這時間點卻又是本系列文章最佳發布時間,因為到大陸工作在台灣已經累積成巨大需
求。很多人在問,我要怎麼過去?

這系列文章是寫給想到大陸求職的朋友的,或者抱持著好奇心想多了解些的。如果您打
算抱持下列心態或眼光來看這系列文章,那我建議您現在就不必繼續看下去了:
- 試圖把我抹藍還是抹綠,並攻擊或利用我的文章於政治用途。請注意本系列文章的性
質是「工具書」或「參考書」,只教你How To。若這工具對你沒用,離開不用就是了。
費力的把他漆上顏色是沒道理的。

- 試圖挑剔文章中的「中國」,「大陸」,「台灣」,「島內」,「國內」等文字,指
責我賣台或搞兩個中國。真正的賣台主角,不分顏色每天都出現在電視新聞上,我不過
是個小人物而已,無力呼風喚雨。

筆者來到這塊土地工作一年多(主要是網際網路產業),而來到此地之前布局兩年,這
種經驗絕對是資淺。但我願把所見所聞所思提供出來讓有需要的人參考。如果你沒有這
個需要,請離開別再往下看。

◎你對中國大陸的誤解有多少?

把中國大陸當成朋友或敵人的人,對於自己贊成或反對的對象到底了解多少?舉個簡單
例子,本系列文章標題是「如何遠赴中國大陸打拼」,其中「打拼」這個脫胎自台語的
用詞,在大陸頗為常見。

這裡的年輕人及上班族,很多跟台灣民眾一樣在看「我猜」以及「全民大悶鍋」,主要
是透過網路下載。走進販賣CD 的店面,裡頭 70%以上是台灣以及香港藝人的商品,
他們跟你聽一樣的歌。

大都市裡的上班族,關心的話題跟你我一樣,買房子買股票,他們對於理財這件事情的
看法與能力一點也不輸給你。由於經濟高速成長加上人才競爭激烈,導致去年我工作的
公司平均調薪幅度達 15%。

經濟成長到底多快?筆者的大陸同事(30 到35 歲)描述他們小時候過的窮困生活,
聽起來跟我父母親(約60 到65 歲)小時候台灣的生活環境相當;而他們目前過的城
市生活水準卻跟現在的台北一樣。

換言之,沿海都會地區與我大約同齡的人,在短短30 年內走完我父親與我兩代人的路。
他們剛出來工作的時候月薪是人民幣 500 元,現在則依個人發展與機緣不同而達人民
幣 1.5 萬以上。(約台幣六萬多)。

在筆者公司,總監級(相當於處長,協理)員工薪水已經與台灣同一等級員工水準相當。
若經濟繼續高速成長,很快的將發生大陸公司把業務外包給台灣的情況,因為大陸人成
本高,而台灣人又便宜又好用。

請抹去「大陸人工便宜」的刻版印象,因為高階工作的市場人才一點也不便宜。此外,
想像一下中國大陸有一份比你現在薪水還高的工作,你憑什麼能拿到那份工作?想一想
你的台灣經驗到底哪裡能用上?

◎來到這裡就是踏上世界舞台

如果有人告訴你他兩年前(或五年前)在大陸工作的經驗,筆者建議你不用聽,因為進
步實在太快,現在與兩年前不可同日而語。不僅是硬體建設還包含人民生活,兩年前的
經驗可能不足以完全描述現在。

然而一定非要去中國大陸工作不可嗎?任何一個來到此地工作的人,可能都問過自己
1000 遍這個問題。答案因人而異,但是如果你說是因為台灣不斷向下沉淪快完蛋了,
所以出走,這個原因筆者不能苟同。

元旦假期筆者回到台北,士林夜市人聲鼎沸兼車水馬龍,讓人懷疑台灣哪有一點點完蛋
的跡象?不管再怎麼低迷的世道,都還是一樣有人在賺錢,端看有沒有用心罷了。君不
見人氣商品一波又一波?

鍛鍊「不管什麼樣的政府當道都能賺錢」的能力,是台灣人的宿命。留在這塊土地打拼
是一條路,出海打拼也是一條路。回想我們的父執輩早年以輕工業起家,拎了幾口皮箱
用破爛的英語在全世界做貿易。

這就是台灣人的海洋性格,從一出生就準備好要出海!到大陸工作就跟到美國或日本工
作沒有不同,就是要面對陌生的人文地裡環境,就是要面對世界級的競爭。然後,以一
個台灣人的身分贏得別人尊重。

為什麼筆者提到世界這個概念?因為這兩個字在大陸求職的歷程中深深的震撼了我。請
不要以為你即將到中國大陸工作,請記得這裡是國際舞台。來這裡工作,心裡要有準備
自己即將成為地球人。

筆者告訴自己,我生於桃園,長於台北,過去的3G 電信經驗可與世界接軌;目前在上
海工作卻經常飛北京;下一個職場可能是東京可能是香港。台灣是家鄉,但如果以後葬
在西雅圖,我也不覺得有何不妥。

如果你的目標是世界,那麼來吧!

04 年的福州之行,讓我決定開始對這個市場布局。

◎擺脫刻板印象來這裡看看

逢年過節的時候,筆者會回到台北。漫步在街頭或坐在捷運裡,會很困惑的思索著,台
北到底有哪些地方贏過上海。意外的是,答案不太容易找,想來想去似乎剩下居民整體
素質較高一項。

一個先進都市該有的硬體建設,北京上海都不缺乏。城市精英的生活氛圍與機能還有文
化只有更豐富。由於已經變成世界關注的焦點,這裡成為全球文化團體的演出重鎮,很
多展覽是我沒辦法在台北看到的。

筆者一個在上海某跨國公司工作兩年的台南朋友,送給他即將從研究所畢業的弟弟的畢
業賀禮,是一張台北上海的來回機票。他弟弟說,大陸那麼落後,誰要去工作啊。他說,
你來,看過以後再下結論。

在政客及媒體炒弄下,很多台灣人覺得大陸是個亂哄哄的環境,到這裡工作與生活是吃
苦受罪。刻板印象是:「應該是台灣混不好才想去大陸工作吧?」或者「那裏的生活水
準低,去了會降薪吧?」

事實上,全世界的企業都在往中國走,跨國公司亞洲總部已從香港台北遷往北京上海。
台北分公司在全球架構體系中,變成邊陲市場或支援單位。分公司的員工,頂頭上司從
美國老外變成北京上海人。

當中國大陸越來越開放,台灣卻越來越內縮。原本充滿海洋性格的台灣人應該拎著包袱
出去闖天下,此刻卻深陷「愛台灣」的緊箍咒。這個咒語一旦祭出,擋者莫不腦漿迸裂,
再不能言語。

當「中國的經濟等於世界的經濟」時,很遺憾的台灣自外於這個經濟體。當中國大陸的
都會上班族每年以 10%以上的幅度加薪時,平均所得原地踏步多年的台灣,被追過去
可能只是時間問題。

◎早年的大陸經驗

1999 年,筆者在台北新浪網工作,有生以來第一次踏上北京土地拜訪同事。剛下飛機
的時候,破舊的北京舊機場讓我下意識的緊張起來,想著會不會有「共匪」來把我抓走,
或者治安太差路上被土匪打劫?

前往北京新浪網的路上確實景色有些荒涼,很多地方根本沒有建築。在我們乘坐的大巴
士上,幾個同事跟我說他們覺得台灣獨立也沒什麼不好,我尷尬的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這些人該不會是特務吧?

在北京洽公期間外出時搭乘的計程車破破舊舊,還有一種類似麵包車被稱為「麵 D」
的箱型計程車可以搭載比較多人。新浪網當時的辦公室是跟小學租用的,開員工大會的
時候就使用學校的禮堂。

在我第五次飛抵北京機場的時候,進入機場航廈時有一種「飛機是不是下錯地方」的疑
惑。這個機場的嶄新及現代化,與之前舊機場的印象天差地壤。原來是新機場啊,我第
一次對於其建設速度感到驚訝。

2000 年,當時決定離開新浪網的我想投身 B2B 電子商務領域,阿里巴巴(是的,就
是你知道的阿里巴巴)一位副總裁飛到台北來跟我面試。在薪水以及職務都談好的情況
下,我反悔了,最後沒有加入。

到一個人生地不熟並且從小就被灌輸那裏是「鐵幕」的地方工作,心裡確實有障礙。儘
管我1999 年到2000 年已經出差北京達六次之多,相較其他台灣人已經算接觸比較深
入,但心裡的刻版印象阻止了我。

2004 年我受朋友邀請到福建電信授課,主要談電信以及網際網路產業發展趨勢。我講
課多年,這個兩天一夜的課程卻第一次讓我在福州焦慮到晚上睡不著。我不斷問自己,
台灣經驗有用嗎?有比人家強嗎?

◎闊別六年之後重訪北京

04 年的福州之行,讓我決定開始對這個市場布局。首先,數位之牆推出簡體版,為了
讓文章符合中國大陸用語,我準備了一個名詞對照表並設定進簡繁轉換系統,讓特定名
詞從繁體到簡體自動轉譯。

接著到大陸十個網站上開設部落格,請工讀生每週發布簡體文章。既然已有簡體網站為
何還這麼麻煩?一方面是從大陸連線台灣網站並不穩,另一方面則是主動加入當地熱門
網站顯得更為積極,傳播面更廣。

很多人轉載筆者寫的文章並在郵件與 MSN 上交流。經過兩年布局,結識不少網際網路
產業內朋友。這讓我2006 年再訪中國大陸時,在網站一公開行程就有很多本地朋友熱
烈約訪。

隔岸觀察不如親自走一遭。2006 年三月我再訪福建電信,停留兩天後飛往上海接著北
京。事隔兩年,全球3G 發展更進步,台灣的3G 也有更多經驗可供本地業者參考。從
電信產業入手進入大陸工作似乎可行。

上海北京兩地的進步讓我有點意外。距離我第一次踏上北京的土地才六年,印象中當年
荒涼的街景已經被嶄新的建築取代。滿街的計程車是全新的,當我跟司機問起現在還有
麵 D 嗎?司機說早就沒有啦!

這趟行程是個試水,我想對於「該不該到中國大陸工作」做個決定。沒想到卻有幾個意
外收穫,一是在北京接受幾個網路媒體專訪,一是見到北京新浪幾個創始伙伴。故人重
逢憶及革命情感,別有一番滋味。

另一個收穫卻讓我陷入深深的思考中。在上海遇見某網際網路公司的兩位創辦人,在飯
店大廳裡興高采烈談論網際網路一下午,會後卻收到極力邀請加入的信函。

心中浮現疑問。一般人都是進入台商或外商後外派大陸,我真的要直接投入本地企業工
作嗎?對於風土民情以及大陸企業文化不甚熟悉,會不會水土不服?萬一不妥當,再回
台灣還有我的位置嗎?

為了解決這些疑惑,我決定先對當地的就業市場進行調查。
如果你想到大陸工作而薪水還增加,有兩條路可選。

◎學習撰寫簡體履歷
2006 年三月從福州,上海,北京繞一圈回台灣後,面對大陸網際網路公司邀請加盟,
實在無法決定。不管如何,遠赴他鄉都是必須慎重的。我決定先做市場調查,想知道如
果我自力到大陸求職會是什麼情況。

在我這個年紀的人,找工作第一選擇很自然想到求職網站。首先到台灣前三大大求職網
站看看是否有大陸工作機會。結果發現大部分是台商外派的工作,而且全部是製造業。
這顯然不符合我的專長與需求。

於是我花了一些功夫找出中國大陸前三大求職網站,分別是中華英才網,前程無憂以及
智聯招聘。此外還零零星星找出了大約10 多個同類型網站,註冊後把自己的履歷逐一
填入到各個網站上。

使用過求職網站的人大概都知道,那是多麼浩大的工程!10 多個求職網站耗費我一個
多星期的時間。而且網站必須以簡體中文填寫,我使用微軟Word 的簡繁轉換功能,不
斷的複製-貼上,到後來幾乎麻木。

然而這卻是很好的鍛鍊。到大陸求職第一步,就是撰寫一份足夠本地化的履歷!由於筆
者先前已開始撰寫給大陸讀者的文章,並編寫簡繁轉換系統詞庫,所以能寫出一份用詞
遣字都足夠本地化的履歷出來。
(附帶一提,Resume 在大陸的慣用法是講「簡歷」)

意外的收穫是,我發現大陸的求職網站在使用上比台灣的要好用,依照畫面填寫完所有
欄位,就能產生一份完整豐富的履歷。一直到現在我都還使用大陸求職網站的系統來管
理自己的履歷。

然而,履歷貼上10 多家求職網站,一個月下來居然沒有任何消息。

◎正確管道:獵人頭公司
想像一下你是台灣某企業的人事經理,你手上每天有大約20 封從人力銀行送來的履歷
給你篩選。有一天突然發現來了一封履歷是上海人,而且這個人現在還住在上海。你會
費力的找他來台北面談嗎?

倒過來想,現在北京有個企業的人事經理,突然收到一份來自台北的履歷,而這個求職
者現在還在台北。你覺得他會怎麼做?筆者馬上想到,履歷刊登一個月還沒人來找我,
這可能是第一個原因。

然而,這裡是否有更深層的因素?於是我到求職網站去看看筆者熟悉的網際網路,電
信,以及IT 產業到底都在找什麼人。什麼?徵求一個經理只要兩年以上工作經驗?徵
求一個總監只要五年以上工作經驗?

傻了,我有10 年工作經驗,應當應徵什麼職務好呢?這樣的工作經驗在當地可以幹到
副總了。於是我恍然大悟,如果是副總的職階,那麼透過求職網站來找工作,顯然是錯
誤的管道!

正確的管道,是獵人頭公司(Headhunter),只有透過這種管道才能接觸高階工作。
於是,我費力的找出近20 家大陸獵人頭公司,把從求職網站上整理出來的履歷中英文
版用電子郵件寄過去。

兩年當經理,五年當總監,這會不會太誇張?一點也不。中國大陸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情
況下,有能力的年輕人冒出頭很快。只有像台灣這種已步入人力成熟社會的情況下,才
會有熬10 年才能當經理的情況。

◎第一次跨國工作機會
由於與幾個獵頭顧問聯絡上,開始陸續有高階工作機會找上門來。面試怎麼辦?其實對
於高階工作來說,電話面試(Phone Interview )是稀鬆平常的事情,我人是否在台
北一點關係也沒有。

第一個工作機會,是遠在大連的獵人頭公司打來,他們幫全球排名第一的電腦製造商尋
找管理中日韓三國的電子商務經理,這是一個亞太區的職務,只是該公司的客戶服務以
及線上銷售總部在大連。

一共有三次電話面試,是該電腦製造商的該部門主管,主管的主管,以及最大的主管,
分別從廈門,澳洲,英格蘭打來,全部使用英語。筆者的表現應該還可以,所以一路電
話面試上去。

筆者這個從沒留過學的本土學士,面對英文面試緊張得要命。後來摸索出一套方法再加
上後來多次面談,也就習慣了。最終面試的結果我是備取,也就是說如果正取的那個人
沒去報到,那就是我了。

何以筆者說,在大陸求職過程中深深體會到什麼叫世界,這是一個原因。除了全英語環
境外,我的工作經歷第一次被放在一個叫「世界」的天平上秤斤論兩!與我競逐同一份
工作的人,什麼國籍的都有!

當履歷一攤開來全部只有台灣工作經驗,而且完全沒留學過,如何說服這個跨國公司給
我一份需要跨國經驗的工作?顯然,早年在新浪網的經歷幫我加分不少,而網路產業的
工作經驗還算紮實。

數位之牆的名氣對我有任何加分嗎?沒有,西方人根本不知道。因此後來才興起推出英
文版數位之牆的念頭。頭一次感覺到自己做的事情對世界沒什麼影響,回頭再看台灣的
部落圈整天吵鬧,更覺慚愧。

這世界有因為台灣島內的吵鬧而往前推動一點嗎?

◎進入中國市場的兩條路線
我曾經到那間電腦製造商的網站填寫履歷(大公司都有網路徵才系統)但石沉大海,可
能是我的履歷太過平常很容易被刷掉。這就是為什麼一定要透過獵頭推薦,否則你的履
歷不知道何年何月才會被看到。

總結大陸求職網站及獵人頭公司安排面試心得:如果你想到大陸工作而薪水還增加,有
兩條路可選:一是到本土企業擔任總監級以上職務;第二條是到跨國企業的亞太區擔任
產品(或專案)經理以上工作。

筆者想起2007 年《數位時代》的一篇文章提到,進入中國大陸市場有兩條路線,一條
是從沿海地區一路往大西部挺進;一條是從中國本地市場一路往歐洲美國挺進。這與筆
者的經驗是相互印證的。

至於透過台商外派到大陸的工作為什麼不在考慮之列?筆者有很多大學同學外派到昆
山蘇州等地的科技製造廠。他們的生活除了工廠還是工廠,加班再加班,而吃飯的時候
跟大陸本地人分桌而食。

試問這樣工作到40 歲中年危機,準備創業或被公司掃地出門或尋求更高跳槽機會時,
有多少本土資源?他們在台商的羽翼下失去獨自在異地求生的能力,因為做不到本土
化!回台灣?台灣還有你的位置嗎?

沒多久,又有另一家跨國企業來敲門。這次是大陸本地的跨國企業。
降薪到大陸工作,你願意嗎?

◎別忘記該做的功課
2008 年一月,數位之牆正式推出「大陸工作」頻道。這裡的工作機會來自兩岸的獵頭
顧問,都是地點在中國大陸的高階職缺,年新 100 萬台幣或15 萬人民幣以上,求職
者不需註冊就能上傳履歷應聘工作。

正式運作一個月以來,平均每個職缺被瀏覽過大約 700 次以上,每個職缺平均有 2 個
人應聘,顯然這個需求是強烈的。然而筆者經常接獲大陸獵頭顧問抱怨,說應聘者的履
歷都是以繁體中文撰寫的。

由於筆者本身看不見應聘者的履歷內容,無法得知實際情況,只能猜測沒跟筆者反映的
Case 還很多。但是這個常見錯誤卻是那麼理所當然:顯然台灣的求職者還搞不清楚本
地化到底多重要。

應聘美國工作我們都知道要用英文履歷,而這些求職者不經大腦思考就把繁體中文履歷
丟到大陸去應聘工作?使用當地文字找當地工作這是多基本的禮貌,而使用Word 內建
簡繁轉換功能不用一秒鐘就做完。

然而這個事情卻如此被輕易忽略,更遑論履歷內容要精心修改成大陸慣用語。換個角度
想,如果你是台灣某企業的人事單位,某天接獲一個大陸求職者寄來的簡體中文履歷應
聘工作,你的感想是什麼?

在前往大陸求職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不斷來回做這種角色互換推演。「設身處地」是
你贏取當地工作的重要一步,不論你到哪個國家或地區工作皆然。如果你對當地一無所
知,人家為何要僱用你?

該不會真的以為不用做任何功課就能拿到大陸的高階工作吧?

◎降薪到大陸工作,你願意嗎
2006 年五月,正當上一個獵頭工作機會(前文提到的全球排名第一的電腦製造商在大
連的工作)還在眼巴巴等候通知,而中國大陸那間網際網路公司不斷催促我加入的時
候,另一個機會找上門來了。

這間公司在中國大陸電信設備市場上可是大名鼎鼎,業績成長以及管理方法為人稱道,
那幾年更積極向海外市場拓展,連續在中南美,印度,日本等地拿下當地大電信公司的
訂單,並積極進軍歐洲。

由於對方正在籌備一個新的事業部,針對電信業者提供顧問服務,而我的3G 營運經驗
以及對電信業者運作的了解,勾起他們的興趣。這新籌設的事業部主要面向海外市場,
對英語能力也有要求。

面試的地點在香港。對方答應付我機票費用,所以我就趁著周六的時間飛了一趟。事後
我在當地也沒有多停留,談完了就走。而這間公司卻也說到做到的支付了我所有的交通
費用。

當天面談是這個事業部的主管,完了之後是他的老闆,一個資深副總裁。我的表現普通,
因為我不是做電信設備出身的,對於系統了解有限。但直屬老闆欣賞我,因為我了解電
信業者在行銷上的需求和思維。

回台灣沒多久之後,我接到通知說恭喜錄取。但等接到Offer Letter 後卻涼了一截。
他們能提供的薪水是我目前在台灣工作的三分之二而已,使我非常的掙扎要不要答應這
份工作。

這種掙扎在很多到大陸工作的人身上都出現過。若是你,你願意嗎?

◎所得稅率需要注意
一直到那個時候才想起來,我忘了跟對方問,Offer 的月薪是稅前還是稅後。很多台灣
到大陸工作的人沒有注意到這點,因為中國大陸是社會主義的奉行者,所以對所得的賦
稅是相當重的。

簡單來說,如果你到大陸工作而薪水跟你在台灣差不多,那麼所得稅至少 15%起跳。
所以很多求職者在履歷上就註明,期望是人民幣稅後 xx 萬元。意思是我實拿要這麼
多,至於要付多少稅,公司自己承擔。

奉勸各位,如果你想到大陸工作,最好踏實一點到大陸求職網站去填寫履歷,就會注意
到筆者在這篇文章裡面提到的每一個細節。筆者就是因為做過這個功課,才想到要去查
詢大陸所得稅率。

於是我打電話到香港去問我未來的老闆,這個薪水是稅前還是稅後?我老闆被我問傻
了,因為他自己也沒注意過這個問題。然而這問題太重要,薪水已經被砍,再加上扣稅,
那所得就是大幅縮水了。

他忙著跟我解釋這份工作是外派到其他國家去蹲點的,每個月在當地會有出差的補貼,
每個季度還有業績分紅等等,但我仍不能滿意。最後他被我問得急了,脫口而出一句話:
「稅率的問題有這麼重要嗎?反正早晚要統一的!」

我知道我再也問不出甚麼東西來,草草結束對話。幾天後我把對方的 Offer Letter 收
起來,打個電話給人事單位說我不去了。老闆打電話來,知道也留不住我。禮貌的說了
些事,電話掛了也就沒再聯絡了。

我其實還蠻喜歡這個老闆。然而他對薪水並沒有決定權,也很無奈。

◎跨國工作就要有跨國的待遇
各位看倌,請別以為我是被那句話中的「統一」兩字的政治意涵嚇到了。我說過,工作
上拼的是專業,跟政治無關,而我知道我老闆說這句話並沒有惡意。他如果能出得起我
要的薪水,我會毫不猶豫過去。

然而這並不是薪水高低的問題,而是薪水結構的問題。我老闆在面談時曾很自豪的說,
這個新事業部中有歐洲人有美國人。這可真妙了,我不相信他們也給西方人同樣的薪
水,一份比我在台灣還低的薪水。

這就是問題的核心。這個事業部號稱是世界級的單位,然而卻還沒有做好世界級的準
備。理論上只要進入這個單位的人,領取的應該是所謂的International Package 。
這種薪水待遇是不分國籍的。

此種薪水待遇在跨國公司的亞太區總部是常見的。只要是從事區域性(Regional)或
者跨國性工作的人,所受到的待遇是不會有國家或地區差別的,最後大家只看專業。
這間公司沒辦法給我International Package ,他們對於國際化這件事情還沒有
Ready 。這或許是西方的跨國公司以及從中國大陸本土培養出來的跨國公司最大的差
異,國際化的經驗與制度仍然不足。

一直到06 年十月我終於加入目前工作的大陸網際網路公司,到上海工作一星期,才發
現這家電信設備商的上海總部就在隔壁大樓。妙的是,還接到那位資深副總裁的來電,
說,黃先生,薪水的事情好商量。

而我再也提不起興趣了。
並非要吹捧自己,你只是沒搞懂你的價值對大陸而言在哪。

◎履歷表,履歷表,履歷表!
想要前往中國大陸工作的朋友,你過去的經歷到底跟中國市場有什麼關係?自己有先針
對這點做過功課嗎?從數位之牆「大陸工作」頻道所接收到的履歷可以看出,想到大陸
工作的求職者普遍不懂包裝自己。

大部分人簡單寫寫自己在台灣的學歷與經歷就把履歷丟出來,沒有指出這些經歷在大陸
市場相關產業有何重要,以及對任職的公司能提供什麼價值。並非要吹捧自己,你只是
沒搞懂你的價值對大陸而言在哪。

一個曾在台灣當過檢察官,目前在台灣擔任法律顧問的朋友,要應聘大陸某企業法律顧
問一職,從履歷上完全看不出他熟悉大陸法律。這樣的例子堪稱無效履歷的經典,然而
類似的履歷之多,令人心驚。

筆者曾經參與目前任職公司的招聘作業,我們要尋找一個銷售副總裁。履歷表從獵人頭
公司如雪片般飛來,每一個應聘者都是曾經管理過華東數省,華北數省或者全大陸各省
的銷售副總。

眾多履歷表裡面出現了一個台灣人的履歷,勾起我的好奇。一個曾經擔任過台灣某科技
公司總經理,也曾經創過業,擔任過在台灣的外商企業銷售總監的朋友,透過獵頭推薦
來應聘這份工作。

筆者心情沉重,他的履歷在第一輪就被刷掉,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他只有台灣的銷售
經驗,無法與其他有管理數省銷售團隊經驗的本地求職者相比,又無法說明台灣經驗有
何特殊之處能彌補他的劣勢。

這系列文章到了第五篇,筆者還在談履歷表要怎麼寫,真是遺憾。

◎去了再說吧!
筆者在06 年考慮前往大陸工作時,也思考過自己的經驗對大陸有何意義。在電信產業
來說,四年的3G 經驗對大陸而言是獨到的;而十年的網路產業經驗在兩岸已經小有名
氣,因此履歷表在此兩部分著墨甚多。

關鍵還在於做過功課沒。

後來,筆者在前往大陸工作的探詢過程中,出現了三家截然不同的公司,事後想起來卻
真的是難以取捨。這三家分別是電腦製造商,電信設備製造商,網際網路的初創公司,
分屬不同三個產業。

而面對的市場卻也很不同,分別是中日韓三國的亞太地區市場,中南美與歐洲市場,以
及中國大陸本土市場。工作地點也在不同城市,分別是大連,海外(可能是中南美),
上海。

任何一個決定對未來十年都影響甚鉅,因為要回頭將非常困難。我用 Excel 做了個分
析表,將三個工作的收入,未來發展(包含跳槽及創業可能性),累積人脈的廣度,再
進修的機會等,做了分析。

當我還想再等第四第五家公司的機會時,卻逐漸覺得厭煩起來。這種紙上分析當然是非
常認真與小心。但是一直沒有機會真正泡進中國大陸市場,卻徒然僅是紙上談兵,瞎子
摸象罷了。

「去了再說吧!」我告訴自己。
一個月內,我在台北租了新房,搬了家,賣了車,安頓好家人,更改好各式帳單地址,
購買晶片卡讀卡機以便在大陸也能進台灣網路銀行轉帳,同時注意保留勞保和健保等。
06 年10 月13 日,我正式登陸。

◎大陸薪資行情參考
大部分朋友在填寫履歷表的時候,一個比較大的困擾是,期望薪水要填寫多少。如果你
是到台商工作,這部分可能比較好處理。如果是到外商或者本地企業工作,你能獲得的
參考資訊就少得多。

請花時間到大陸求才網站上做功課,你會知道薪水應該開價多少。

話說回來,筆者對於薪水一直有個要求,就是不要超過本地行情。曾經有個朋友來到上
海擔任某雜誌社總編輯,薪水比社長還要高很多。這樣的工作,職場壽命大概最多兩年
吧?

來到這裡一切都要本地化,拿與本地人相近的薪水是存活第一要件。筆者薪水雖然比在
台灣要增加 20%,但是在本地企業副總級員工中薪水算普通或略高一些而已。07 年
初老闆說要加薪 10%,我堅辭不肯。

提供一些行情給讀者參考。以上海的網際網路公司為例,大學畢業月薪約千把塊人民
幣,兩年經驗三千到五千,經理級約六千到一萬,總監級有一萬二到一萬五的行情(約
台幣六萬)。

總監級工作,薪水對很多求職者來說已接近台灣水準。上述職務若是技術工作還要再加
20%。一個負責核心技術工作的技術總監,月薪可到人民幣兩萬以上(台幣八萬),
超過大部分台灣上班族的薪水。

然而,有沒有本事拿到這樣的工作?以上述例子來說,這裡的技術總監動不動就管理過
上千台的伺服器,處理過註冊會員人數上千萬甚至上億的資料庫,知道怎麼應付每天數
百萬人龐大的網站流量。

朋友問我公司有無技術副總職缺,他有興趣。我實在不知該怎麼回答。

◎結語:本地化還是最重要的
雖然上海號稱有80 萬台商,但來到上海工作筆者甚少參與台商的各式聚會活動。因為
總覺得來了這裡就要花更多時間跟本地人打交道,如果老是泡在台灣人的圈子裡,當初
就不要來了。

今年2 月23 號晚上受朋友邀請參加了上海交大,中歐商學院以及復旦大學三校的
EMBA 台灣校友會新春團拜晚宴。會場上人頭鑽動,從美髮,賣鑽石到開賣場的遍及各
行各業,台灣人的生命力旺盛可見一斑。

此外,不要以為全中國都跟上海北京一個樣子。由於工作的關係,筆者經常飛到內地稍
大的二級城市去看當地網民生活。光從網吧上網費用就能知道二級城市與一級城市的生
活水準有相當落差。

今年農曆年前筆者在機場等飛機回台北,遇到一個同班機的做房產仲介的台灣朋友。她
來到上海已經三年,卻沒辦法想像,即使在上海,也有人拿人民幣 800 圓的月薪在過
日子,有些麵館,一碗麵只要三元。

這種人是筆者非常感冒的。來到上海過著優渥的生活,住在台灣人聚集的社區,與有錢
的上層階級打交道,卻完全不理解他所生活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城市,離開這個城市以後
中國又是什麼樣子。

本地化,意味著更深的了解。這個社會有這個社會運作的邏輯,試著將他視為正常並且
適應。本地化,不是你來了才開始的事情,是從你撰寫到大陸求職的履歷表那一刻開始。
希望本系列文章對你有幫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亞當斯 葉 的頭像
    亞當斯 葉

    亞當斯 Blog

    亞當斯 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